高全喜:如何理解18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梁涛教授,邀请我在他主持的“北京明德书院”讲授《苏格兰道德哲学》这门网上课程。
说起来,我在20年前曾经研究过休谟的政治哲学,并陆陆续续在这些年思考和讲授过苏格兰启蒙思想,但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苏格兰道德哲学,此次利用这个机会,我也想与学员们一起仔细地梳理一下18世纪的苏格兰道德思想,并从文明史的高度重新审视苏格兰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苏格兰道德哲学,探究其中所包括的人物和思想、渊源和要义、问题和贡献,及其对于现代文明起源的意义。
关于这门课程,我想先谈如下三点,以此作为前言。
● 第一点,何为道德哲学,苏格兰道德哲学与一般道德哲学课程有何异同?
应该指出,现代学科分殊以来的道德哲学,主要是关注人的心性品质,即所谓moral,多指人的心灵塑造、德行操守及其伦理规范等,这类意义上的道德学科属于狭义的道德哲学所要考察的内容。
苏格兰道德哲学当然包括这些内容,但是,18世纪的苏格兰道德哲学又远非如此狭隘,它们蕴含更为丰富的内容,不仅构成了现代狭义道德哲学的思想根基,而且还形成了一套深厚的人性哲学。把现代社会的情感论、财富论、法治论、政府论,乃至文明演进论的诸多内容融汇在一起,构成了我所谓的广义道德哲学。
我们这个课程所讲授的18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主要是指这个广义的蕴意丰富的道德哲学。
其实这是西方哲学思想史的一个传统,早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是如此,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就是这样的一部广义道德哲学,而我们课程中重点要讲的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还有德国19世纪的康德、黑格尔的道德哲学,也都是如此,只不过前者属于古典时代,后两者属于近现代,且后两者又分别开启了两条迥然不同的路径,一个是情感(经验)主义的道德哲学,另一个是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
所以,我们说苏格兰道德哲学,要从思想史的广义道德哲学的视野来理解,而不是局限于现代学科分殊意义下的狭义道德哲学,这样才能得其要津。
● 第二点,由于明德书院的听众多是研习中国传统思想的青年学者,在此我想谈一下苏格兰道德哲学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对勘。
中国传统本来自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研究理路,近代以来,由于胡适、冯友兰等人使用了西方哲学史的方法来梳理中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就成为一种借鉴和运用的工具,并且成为学院研究体制的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新儒家兴起,德国理性主义就被广泛重视,把儒家思想与康德、黑格尔哲学对勘、比较、吸纳,甚至接榫沟通,成为港台新儒家乃至大陆儒家思想研究的圭臬。
对此,我觉得是有偏颇的,因为从思想底蕴、具体内涵以及价值关切等方面来看,传统儒家思想与英美经验主义尤其是苏格兰道德哲学具有更为密切的相关性,其问题意识和时代诉求也更为兼容相契。
遗憾的是,虽然在晚清和民国早期,中国第一代思想启蒙者诸如严复等人提倡过英美思想之于中国传统的意义,然而,英美经验主义尤其是苏格兰道德哲学,乃至英美文明演进论等,则鲜有人提及,更不用说予以极力倡导。
在晚近中国思想界盛行的先是法国启蒙思想,继而是俄国的革命哲学,以及德国思辨哲学的辩证法,凡此种种,其实非常不利于我们站在一个人类文明史的高度,通过对勘和比较西方多种思想潮流,梳理和把握自己的思想传统,构建现代中国意义上的道德哲学。
我以为,缺乏对于苏格兰道德哲学的认知,不了解英国如何完成思想史上的古今之变,昧于现代文明世界的情感论、财富论和法治论,是中国传统思想现代性转型的一个重大短板。
我这门课程虽然没有直接涉及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内容,但仍然有一个隐含的目的,便是试图通过展示苏格兰道德哲学的完整内容,从一个侧面对于中国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域,以便两厢参照,走出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羁绊。
● 第三点,从现代文明史的高度理解苏格兰道德哲学。
其实对于苏格兰思想的重视即便在西方学术界也不是历来如此,而是非常晚近的事情。
传统的西方思想史研究,大多把苏格兰思想视为经验主义的一个发源地,大卫·休谟作为英国经验主义的著名哲学家、亚当·斯密作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广被关注,但他们的道德哲学及其深厚的思想意义远没有得到重视,苏格兰启蒙思想对于文明史的创新意义也不被理解。
只是到了晚近20年,随着西方现代社会的危机凸显,苏格兰道德哲学及其文明史的价值和意义才被各派思想家们,诸如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们广泛关注,像是发现了一处金矿。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18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呢?
我以为传统的西方哲学史仅仅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经验论的视角来解读是远远不够的,这里实质上涉及一个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转型,即苏格兰道德哲学开辟了一条现代文明的思想路径,西方社会从古典时代(包括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现代工商社会,需要一套与时俱进的思想依据,而这恰恰是经由苏格兰道德哲学予以完成的,它在文明史的意义上完成了西方社会的古今之变,重塑了一套基于现代社会的新文明论。
具体一点说,苏格兰道德哲学构建并开启了一个以英美思想为主体的现代情感论、财富论和法治论,有别于同时代(18、19世纪)欧陆道德哲学的现代文明论,它们展现的是一种英美经验主义的思想风范,并且承上启下,为现代文明社会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基础,促使英美主流思想占据着两百年的世界思想舞台,直到今天,依然没有退场。
我认为,本课程只有在这样一个大的文明论背景下来解读苏格兰道德哲学,才能若合符节,探明这座金矿的价值与意义。
基于上述三点,我的这门“苏格兰道德哲学”网上课程,其章节结构和栏目安排就与一般的教科书有所不同,我试图从文明史的高度,打破狭义道德哲学的藩篱,力求把广义的道德哲学,尤其是苏格兰道德思想家们的理论菁华熔于一炉,提取西方古今文明转型时期的理论创新,梳理出一条英美现代文明的思想路标,以对勘中国传统思想的转型之短板和当今西方现代性思想的衰变之困境。
大致说来,这门“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主要由如下三部分构成。
● 第一部分属于导论部分,我用两讲的篇幅讨论苏格兰道德哲学传承的英美文明谱系和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社会背景,在此我试图为听众提供出一个苏格兰道德哲学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机缘,进而聚焦在这些论题:
为什么是英美文明构成了现代文明的中心,苏格兰道德哲学为什么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究竟在哪些方面开启了现代的文明思想论,并解决了英美主导的西方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理论挑战。
● 第二部分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我用六讲的篇幅具体而细致地分析了哈奇森、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和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的道德哲学,集中探讨了他们在思想史上的历史贡献及其在苏格兰道德哲学中的独特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这些思想家们的分析论述中,我没有局限于狭义的道德哲学之约束,而是在一个贯穿文史哲和政经法的综合视野下,以问题意识为导引,以思想创造为标识,以情感主义为坐标,审视他们的情感论、社会论、财富论、法治论、政府论和历史论,进而归结为一种具有苏格兰特征的从属于英美现代社会的文明论。
我以为,应该指明他们思想的共同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连贯性,同时也应该介绍他们思想之间的张力性及差异性,甚至正因为存在着相互之间的理论争论,反而显示出苏格兰道德哲学的丰富内涵。
● 第三部分属于结论部分,在此,我用两讲的篇幅对苏格兰道德哲学作一个在当今思想语境下的提升。
也就是说,我试图在今天西方社会的思想背景下,对第二部分的主体内容作一个重新的审视,检点两百年后苏格兰道德哲学究竟有哪些我们今天依然绕不过的核心要义,有哪些思想家们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创新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继承发展的,诸如苏格兰道德哲学所揭示的“激情、利益与正义”、“法律、商业与政府”等现代文明秩序和道德伦理问题,他们的一些思想观点不但没有过时,反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升降起伏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显得更加醒目。
人类文明犹如一洋大海,潮涨潮落,道德哲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它决定着这一洋海水的底色。本课程用十讲对苏格兰道德哲学予以分析讲述,虽然仅仅是这片大海的一个湾流,但其地位却举足轻重。
我们看到,现代社会的英美文明从这里获得思想史的理论申说,而它与中国传统思想也多有契合,无论未来英美文明走向何处,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如何完成,18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都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理论枢纽。
我很高兴在网上利用这个课程,与听众诸君一起漫步在遥远的苏格兰高地,纵览不列颠前贤们的思想风采,辨析他们的理论锋芒。
高全喜老师,是知名法学家和政治学者,也应该是中国学者中对“启蒙”“西学”理解最深刻的学者之一。只不过,他虽然水平极高,却不为大众所熟知。因而,唯有少数资深书友,才疑惑我们为什么没有上架高全喜老师的作品。
实际上,高老师的作品我们一直想推荐给诸位书友,但因种种原因,他的书要么早已绝版、要么很难出来。庆幸的是,近期终于出版了这本《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
本书书名虽然看上去学术,内容却可以理解为曾经那本启蒙了中国大多数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的《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的拓展、升级版。书中对标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问题意识,对当下尤其具有启蒙、启发意义。
英国及美国的独特性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陆的现代化路径。其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重视思想观念的变革,抑制暴力泛滥的变革。这种“中庸”、和平的主要思想根源之一,正是苏格兰道德哲学。在一个全球化和平秩序日渐分崩离析的年代,高全喜这本《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的意义更是意味深长。
我们深知本书价值,第一时间独家引进并有幸获得了高老师的签名。签名+钤印版数量极其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来源 | 本文为高全喜新作《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前言。
▍延伸阅读